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并进-凯发集团官网

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并进
2024-11-05 11:22: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

□ 姚 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生力量。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须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文化育人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能够迸发出文化创新的巨大能量,促进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而实现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双重目标的实现。

立德树人:

贯穿人才培养的全方位与全过程

立德是育人的根本。立德树人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正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如“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强调个人应当追求品德、言论和功绩的三重不朽,而“立德”居于首位。

学校教育具有集中化、系统化的独特优势,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时代新人的“底色”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启智增慧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一是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立德铸魂作用。善于深挖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髓,将其创造性转化为与当前社会相匹配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转化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丰富营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开设德育课程、思政课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进教材,有机融入到思政教育的主战场,抓好思政课育人的主阵地,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二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通过全方位、浸润式的教育,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三是要树立“大思政”格局。学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教育管理的各方面,如实习实训、科学研究、社团活动等,成为激发学生提升自己、追求进步的力量源泉。

以人为本:

把握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师生思想心灵交流碰撞的过程。师生双方通过教学进行交流与沟通,相互启发与补充,促进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在传统文化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被视为教学成功的关键。

文化的浸润性特点要求我们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主体的体验和反省。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场景,力求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场域,开展贴近学生需求和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情境中实现身份转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注意倾听学生所思所想所悟,及时对学生主体的行为进行指导与修正,不断完善课程评价反馈机制,从而对教学形成正向促进。

数字赋能:

探索“数字 文化”育人新路径

在数字化时代开展文化教育,就是要将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利用数字时代的传播优势,利用新工具、新载体,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传统领域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研发数字化教育产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创新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和创新表达,开发和整合数字化文化教育产品,如虚拟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可看、可感的产品,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二是借助信息技术拓展课程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呈现提供了多种可能,让沉睡的历史和技艺“活”了起来,如利用ai技术模拟恢弘的古代建筑的设计、施工过程,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三是创新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建互动式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沉浸式的教学环境中感知、体验传统文化。四是拓展学习方式。组建项目式的跨学科数字文化小组,结合科技、艺术和人文,在数字化教育中整合跨学科知识,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工具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动手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以文化人:

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文化教育重在“以文化人”。学校是否打造文化育人的主阵地,场域的文化环境是否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是否培养出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直接影响文化教育的成效。

文化主要体现在观念、物质、制度以及活动形态四个方面,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在校园景观、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硬环境的布置中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二是建设良好的制度文化。学校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守孝道、讲礼仪、守诚信的时代价值,将其融入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校内部形成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人际交往氛围。三是构建校园精神文化体系。学校应善于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包括校训、校风、使命、愿景等,引导学生形成共同价值观,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四是开展行之有效的文化活动。学校可借助强化学生自有组织建设,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诵读、写作、表演、辩论等,通过肢体、语言、思维等多种形式的输出,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亲身参与中不断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作者:  编辑:马丽花  

热点新闻

推荐新闻

"));
网站地图